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科学延链、精准补链、长效强链,打造特钢新材料“江阴印记”
——新材料(特钢制造)·江苏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日期:2023-10-23 来源:运行监测分析部

江苏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新材料(特钢制造)为主导产业,2022年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简称"示范基地"),并在发展质量评价中达到五星级。示范基地以“一区一战略产业”为指南,以产业精致化、高端化发展为目标,特钢新材料产业优势明显、链条完整、发展迅猛,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聚区。



一、厚植发展基础,延长产业链条


示范基地特钢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依托江阴市基础优势,充分发挥供应地毗邻优势,形成了“特钢新材料—高端制品—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上游拥有兴澄特钢等高端原材料生产企业及生产设备配套企业,中游拥有法尔胜、贝卡尔特等高端特钢制品企业,下游集聚145家创新型应用企业及一批服务型企业。示范基地构建特钢产业本地协作配套群,开展链条间合作,主导产业可与区域内其他产业从原料、零部件、装备、生产过程、仓储物流等各方面建立联系,由链式发展升级为更加稳定高效的“产业网”发展。


目前,示范基地销售超亿元企业达62家,链上500余家中小企业优势特色明显,涌现出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间广泛协作,如贝卡尔特与当地300余家供应商形成稳定合作关系;主要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劲,高端轴承钢、高端汽车用钢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胶带绳、桥梁缆索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二、拓展制造+服务,提升价值链条


为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示范基地把稳龙头领航,辐射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与龙头企业长效互联互通,引导开展现代供应链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服务,推动特钢新材料制造业与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服务业有机融合,使特钢产业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从材料型深加工向营销型深加工、产业型深加工等高附加值模式跃升。


示范基地打造江阴新制造促进中心,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工业软件与精益管理咨询服务,目前导入精益数字化管理的多家企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如天澄装备的制造周期缩短20%,产能提升15%,在制品库存减少20%;海鹏特种车辆通过精益化改造,节省空间面积30%,生产效率提升20%。示范基地立足本地培育了“工业互联网碳中和服务商”海澜智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能源管理、工艺优化、设备诊断、智能运维、智慧安环等智能低碳工厂系统解决方案,并对产品原料、质量、碳足迹进行全产业链跟踪,该平台企业用户超6000家,涉及特钢、煤化工等制造业行业,连接设备超10万台,累计为客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0万吨。


三、坚持体系建设,做强创新链条


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特钢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特钢新材料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资相结合为路径、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目标,从创新载体建设、人才支撑、开放合作、公共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提升特钢新材料竞争能力。


目前,示范基地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4家,其中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项,兴澄特钢研究院拥有世界领先的高档次、高精密试验仪器设备240余台套。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2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专家31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创新高地合作成立跨区域协同创新联盟,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及产业链合作。推动国家船舶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丰富、质优、价廉的技术检测服务。建立技术交易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与麻省理工、中科院等100余个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研发投入超90%用于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成果超90%来源于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成果产业化率超90%”的成绩。


下一步,示范基地将进一步聚焦特钢新材料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链完整、创新链赋能、价值链升值、市场链广泛的集群发展新优势,在我国特钢新材料产业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江阴印记”。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