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当时间来到 2016 年金秋十月的时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从国家高层的顶层设计,渗透到了国家产业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创业者的心田和骨髓,变成了上下互动的全民全产业的实际行动。于是,创新创业大赛就成为了因应时势、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群芳争艳的机缘和舞台。
10月10-1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与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的2016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创客大赛决赛在广州取得丰硕成果,来自小微企业和创客的20个优秀项目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最终获奖项目名单。
这次成果来之不易。让我们把时间镜头拉回到大赛筹备的起点,重温一遍这次难忘的历程。
一、时代的缘起与美丽的愿景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
9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对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的具体部署。
2015年11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
为落实上述战略规划和战略任务,部信息中心依托创客中国国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了2016年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旨在挖掘“草根”创新潜力、聚集全国创新资源,为创客和小微企业参与产业链和创新链创造条件。
二、浩繁而细致的筹办规划与工作落实
2016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创客大赛5月份启动,到10月11日大赛落幕,历时5个多月。
部信息中心与专业机构和省市产业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协商、规划,经历了省市赛区创新创业大赛、全球创客大赛、中美创客大赛、企业平台创客大赛的初赛,又经过各省市报名和甄别,由专家在线初评,筛选出200个初选项目参加全国大赛;再由专家集中打分,推选出企业组和创客组共20个优秀创新作品进入现场比赛, 50个创新作品进入参展项目。
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各省市的3189个项目通过“创客中国”平台报名,其中小微企业项目1493家,创客团队项目1696个,主要涉及智能硬件、移动应用及创意设计等三个领域。
三、独具一格的赛事特色和共赢氛围
10月10—11日,2016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期间于广州开赛,启动仪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马向晖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袁宝成出席并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国际司、办公厅等司局有关负责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等部属单位有关负责人,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创客选手、专家评委、媒体记者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大赛活动。
大赛决赛采取参赛项目负责人登台演讲演示——专家现场观摩并提问——项目负责人答疑的方式进行,最后由现场专家通过手机APP打分,评选出最终获奖项目名单,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
“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新材料的应用”等10个项目获得创客组优秀项目奖;“让世界不再有难加工的导电材料”等10个项目获得企业组优秀项目奖。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等出席颁奖仪式。
获奖项目除可获得相应的奖金和证书外,还可被优先推荐给大赛合作投资机构、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投融资、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并可被推荐进入与大赛合作的创客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获得一定的政策扶持。
四、精诚所至的收获及其达成的意义
1.此次大赛,是政府职能自我转变的具体体现,是从监管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行为典范。工业和信息化部从行业的规划者、市场的监管者转变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者和创新创业的引导者。
“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在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此次大赛,“草根”阶层创新潜力被充分挖掘。大赛聚集了全国创新资源,使“创客中国”平台成为了创客和小微企业的平台和桥梁。
2.作为行业主管的政府部门和创新创业者群体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达成了良性的互动和一致性。
大赛的严密实施过程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使得作为行业主管的政府部门明确了行政的针对性或目标性,细化了行政措施的有序性,避免创新创业群体在产业方向选择上的盲目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率。
“创客中国”平台和大赛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赛活动提供了创新元素,持续支持了大范围、各阶层的创新活动,促成了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供需对接,推动了各级政府产业主管部门和创新创业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及人才培养。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而不是惯常的“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如此,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何愁不能完成?!
3.激发了全民参与“双创”的热情和动力。
“创客中国”大赛通过全媒体宣传渠道,深度挖掘了“草根”阶层的创新潜力;通过宣传创新创业人物,树立创新创业品牌,弘扬“双创”文化,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明星企业,激发了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双创”工作的开展。
4.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创客中国”平台坚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将线上服务与线下开展系列赛事活动密切结合,集聚创客和小微企业的创新资源,实现了“集众智、汇众力”,促成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创客的供需对接,为制造业创新增添了活力。
“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企业通过发布专项任务,充分利用网络众包和众创平台实现了网络协同制造和个性化定制;推动创客和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果与大企业的创新对接发挥积极作用;利用众包众筹等模式,实现了创客、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促进了良好产业生态圈的形成,从而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5.促进了产业与金融结合
“创客中国”大赛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聚集各种创新资源,吸纳包括银行、券商、担保公司、创业投资机构在内投融资机构广泛参与,为创客和中小企业搭建了融资服务平台,促进了产业与金融结合,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投资机会,促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6.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创客中国”大赛充分运用了“四众”新理念、新模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聚集和整合了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各种创新创业要素,提供辅导培训、第三方服务、市场对接等各类服务,使上下游融合,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创客中国”平台在改善“双创”环境、破解融资瓶颈、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推动创客和小微企业的创新产品与产业实现对接,使“双创”真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
7.微创新孕育了“工匠精神”,为提升中国制造助力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小到鞋、袜、打火机,大到家电、汽车、轮船,几乎所有行业,“中国制造”在全球都广受欢迎,并且仍在不断拓展市场。但毋庸讳言,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产品的质量、工艺和设计水平等还存在差距,一些企业习惯于走捷径、赚快钱,信奉“差不多就行”,粗制滥造、山寨抄袭并不鲜见。
我国的制造业产品要想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在世界上站稳脚跟,除了技术创新,还必须同时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制造业才能适应国内消费者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充分占领国内市场。
本次大赛的参赛参展项目中涌现一批微创新项目,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开始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可喜取向。工匠精神正在成为制造业的核心动力。